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农文旅+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4-21 | 26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农文旅+中医药”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将农业、文化、旅游与中医药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为康养旅游开拓了新空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同时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

 一、融合的优势

(一)健康养生需求的满足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在“农文旅+中医药”模式下,游客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个性化的中医药养生项目,如针灸、推拿、艾灸、药膳等。例如,在一些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套餐。这种个性化的健康体验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健康的需求,还提升了旅游的附加值。

中医药养生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儿童的体质调理到老年人的慢性病康复,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针对儿童的推拿调理、针对中年人的亚健康干预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等,都能在“农文旅+中医药”项目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使得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中医药非遗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农文旅+中医药”模式为中医药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中医药非遗技艺的传承过程,如中药炮制、针灸推拿等。例如,在一些中医药博物馆或非遗工坊,游客可以参与中药炮制体验,亲手制作中药丸剂或香囊。这种活态传承方式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还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活力。

此外,旅游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了解中医药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带回自己的家乡,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例如,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民众参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价值和魅力。

(三)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农文旅+中医药”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医药在乡村有着深厚的根基,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可以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在一些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同时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此外,中药材的售卖加工、旅游线路开发、文化体验旅游等项目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同时,“农文旅+中医药”模式还能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例如,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乡村地区需要建设更好的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也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图片

 二、融合的模式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

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是“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博物馆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体验。

例如,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利用当地的长寿资源和中医药养生理念,开发了多种康养旅游产品,包括中医药养生度假村、中医药温泉疗养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等。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舒适的住宿环境,还可以接受专业的中医药养生服务,如针灸、推拿、药膳等。

又如,北京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通过景观设计和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中医药知识。公园内设置了中药材种植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养生体验区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中药材的生长,了解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参与中医药养生体验活动。

此外,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应用。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观看视频、参与互动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二)中医药+农业体验

结合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采摘、研学、科普等体验项目,是“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种方式,游客不仅可以了解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过程,还可以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例如,四川的川芎种植基地,每年春季举办川芎花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川芎花并参与采摘活动。游客在采摘过程中,可以了解川芎的药用价值和种植技术,还可以品尝到用川芎制作的药膳和饮品。

此外,一些地方还开发了药膳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当地农家乐或药膳餐厅品尝到用新鲜中药材制作的药膳,如黄芪炖鸡、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这些药膳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

针对学生群体,开发中医药研学旅行项目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还可以参与中医药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例如,湖北蕲春县的李时珍纪念馆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接待大量学生前来研学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图片

(三)中医药+文化体验

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是“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展厅、博物馆、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示中医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湖南的神农城景区通过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示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和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此外,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讲座等活动,也是中医药文化体验的重要内容。例如,安徽亳州每年举办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展示中医药的最新成果,同时举办中医药文化论坛和健康讲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专业人士参与。

开发中医药文化演艺项目,如中医药主题的舞台剧、实景演出等,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例如,云南的一些景区推出了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民族歌舞表演,通过艺术形式展示中医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了解中医药文化。

(四)中医药+康养度假

利用中医药的养生保健功能,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康养度假产品,是“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例如,海南的一些康养度假村推出了中医养生套餐,包括针灸、推拿、药膳等服务。游客可以在度假村享受舒适的住宿环境,同时接受专业的中医药养生服务。这些康养度假村通常选址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如海边、山区等,让游客在享受中医药养生服务的同时,也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又如,广西玉林市结合当地的香料资源,开发了香料康养度假村。游客可以在度假村享受香料浴、香料按摩等养生服务,同时还可以参观香料种植基地,了解香料的种植和加工过程。

此外,贵州的荔波小七孔景区周边开发了中医药生态度假区,游客可以在度假区体验中医药养生项目,同时欣赏荔波的自然美景。这种将中医药养生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康养度假模式,深受游客喜爱。

图片

 三、典型案例

(一)湖北蕲春

湖北蕲春县是李时珍的故乡,被誉为“中国艾都”,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近年来,蕲春县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背景

蕲春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尤其是蕲艾。蕲艾是蕲春县的特色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2. 实践

中药材种植与旅游结合:蕲春县建设了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如五斗地村的蕲艾基地。每年春季,基地举办蕲艾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游客不仅可以参观蕲艾的种植过程,还可以了解蕲艾的药用价值和加工技术。此外,基地还开发了蕲艾加工体验项目,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蕲艾制品,如艾绒、艾条等。

中医药文化体验:蕲春县建设了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展示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和中医药文化。每年举办李时珍文化节,通过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文化节期间,还会举办中医药知识竞赛、中医药健康讲座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专业人士参与。

康养度假产品开发:蕲春县开发了中医药康养度假村,提供针灸、推拿、药膳等养生服务。游客可以在度假村享受舒适的住宿环境,同时接受专业的中医药养生服务。例如,度假村推出了“艾灸养生套餐”,游客可以通过艾灸调理身体,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图片

3. 成效

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蕲春县的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蕲春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50万亩,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此外,蕲春县还成功入选“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典范。

(二)广西玉林

广西玉林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来,玉林市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推动了香料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背景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被誉为“南国香都”。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香料植物的生长。玉林市的香料资源丰富,包括八角、肉桂、沉香等,是中国重要的香料生产基地之一。

 2. 实践

香料文化体验:玉林市建设了香料科普馆、沉香博物馆、产品体验馆等,展示香料的历史、文化、种植、加工等知识。游客可以在香料科普馆了解香料的种类和用途,在沉香博物馆欣赏沉香工艺品,在产品体验馆体验香料制品的制作过程。例如,游客可以亲手制作香料皂、香料精油等产品,感受香料的魅力。

香料主题旅游线路:玉林市推出了“香文化”旅游专线,串联起当地的香料种植基地、香料加工企业、香料文化景区等。游客可以通过旅游线路深入了解香料的全产业链。例如,游客可以在香料种植基地参观香料植物的生长过程,在香料加工企业了解香料的加工技术,在香料文化景区体验香料文化。

康养度假产品开发:玉林市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了香料康养度假村。游客可以在度假村享受香料浴、香料按摩等养生服务,同时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例如,度假村推出了“沉香康养套餐”,游客可以通过沉香浴、沉香按摩等服务,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图片

3. 成效

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玉林市的香料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了深度融合。香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香料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玉林市的香料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此外,玉林市还成功入选“中国香料之都”,成为全国香料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三)广东神农草堂

广东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融天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半开放式中医药博物馆。近年来,神农草堂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背景

神农草堂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这里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景观设计等形式,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神农草堂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中医药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2. 实践

中医药文化展示:神农草堂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景观设计等形式,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古代中医药器具、中药材标本、中医药古籍等。例如,博物馆内展示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手稿复制品,让游客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医药文化体验:神农草堂与山庄旅舍合作,开发了“山庄旅舍谷雨养生菜式”“节气疗愈工坊”“本草研学之旅”等特色项目。游客可以在山庄旅舍品尝到用新鲜中药材制作的养生菜式,参与节气疗愈工坊的活动,体验中医药的养生文化。例如,游客可以在节气疗愈工坊学习制作中药香囊,了解中药的药用价值。

图片

中医药研学旅行:神农草堂针对学生群体,开发了中医药研学旅行项目。学生可以在神农草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还可以参与中医药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例如,神农草堂每年接待大量中小学生前来研学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3. 成效

通过“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神农草堂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显著。博物馆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包括学生、游客和专业人士,中医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统计,神农草堂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重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四、政策支持

(一)国家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融合发展。

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例如,国家拿出3000亿支持“中医+康养+田园+文旅”模式,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政策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文化传承政策: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例如,设立中医药文化传承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建设。这些政策不仅保护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还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旅游发展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市场监管等。例如,国家支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这些政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图片

(二)地方政策

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产业规划政策:地方政府制定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例如,湖北蕲春县制定了《蕲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这些规划为当地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财政支持政策:地方政府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加工、中医药旅游等项目。例如,广西玉林市设立了香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香料种植、加工、旅游等项目。这些资金为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土地政策: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方面给予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一定的支持,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例如,广东神农草堂所在的广州市白云区,在土地规划中预留了部分土地用于中医药博物馆和旅游项目的建设。这些土地政策为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品创新

多元化产品开发:开发更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康养度假旅游等产品,形成面向全年龄段的产品体系。例如,针对老年人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针对年轻人开发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产品,针对儿童开发中医药研学旅游产品。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开发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个性化产品定制: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药养生套餐。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开发中医药旅游新产品。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的制作过程。这种科技赋能的产品创新模式,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图片

(二)产业集群打造

纵向延伸产业链:从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到中医药旅游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例如,湖北蕲春县通过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中医药旅游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中医药产业的纵向延伸。这种纵向延伸的产业链模式,能够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横向拓展产业融合: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开发中医药与健康旅游、休闲度假、康复医疗等产业的融合项目。例如,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结合当地的长寿资源和中医药养生理念,开发了多种康养旅游产品。这种横向拓展的产业融合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例如,京津冀地区可以通过合作,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区域协同发展的模式,能够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影响力。

(三)文化传承与传播

文化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社区可以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这种文化教育与培训模式,能够培养更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和爱好者。

文化传播与推广:利用多种渠道,如媒体、网络、旅游活动等,传播中医药文化。例如,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民众参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这种文化传播与推广模式,能够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例如,通过举办国际中医药博览会、中医药文化国际论坛等活动,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能够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面临的挑战

专业人才短缺:中医药与农文旅融合需要既懂中医药知识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例如,一些中医药旅游项目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游客体验感差。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中医药旅游产品和服务存在质量不高、体验感差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中医药旅游项目的服务设施简陋,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同时,如何实现文化的创新是一个重要问题。部分中医药文化项目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吸引年轻游客。例如,一些中医药博物馆的展示形式较为传统,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的兴趣。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推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例如,一些地方的中医药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二)应对策略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中医药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中医药旅游产业。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方式,吸引中医药旅游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质量监管与提升:建立健全中医药旅游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发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质量监督部门,定期对中医药旅游项目进行检查,确保服务质量。

文化创新与融合: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进行文化创新。例如,开发中医药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相结合的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游客。一些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了游客的互动体验。

品牌建设与营销:加强中医药旅游品牌的建设,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通过品牌营销,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一些地方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提升了中医药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总结与展望

“农文旅+中医药”模式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创新模式,通过将农业、文化、旅游与中医药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和文化传承与传播,同时应对好面临的挑战,推动“农文旅+中医药”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