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产业共富模式的探索
产业共富模式的探索,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某重点村以自身乡村旅游产业为支点,与周边村庄共同制定发展规划。通过联合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重点村的农家乐与周边村庄的果园、茶园合作,推出“采摘 + 农家宴”套餐,游客可以在果园、茶园采摘新鲜水果、茶叶,再到农家乐品尝美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产业发展,实现了区域共同富裕。
(二)党建引领与组织建设:筑牢重点村的发展根基
1. 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
党建引领是重点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某村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从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新任书记上任后,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改变了村庄落后面貌。同时,通过党建联建机制,与周边村庄共同开展党建活动,交流发展经验,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
2. 党建联建机制的建立
党建联建机制的建立,促进了重点村与周边村庄的利益共享。某重点村与周边村庄共同成立了党组织联建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通过联建机制,重点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吸纳了周边村庄的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周边村庄居民的收入。同时,周边村庄的特色农产品通过重点村的销售渠道进入市场,实现了互利共赢。
3.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推动重点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某村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活动,激励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例如,党员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积极向村民传授经验,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发展信心,也凝聚了村庄发展的合力。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重点村的生活品质
1.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重点村发展的基础。某村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修建了通往外界的硬化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同时,修建了灌溉渠道、水库等水利设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在能源设施建设方面,推广太阳能路灯,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提升了村庄的环境质量。
2.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重点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某村通过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新建了标准化农村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建设了农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方便村民就医。同时,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通过这些举措,重点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3. 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建设是重点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某村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垃圾、整治污水、美化庭院,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了土壤和水源。通过建设生态公园、休闲步道等设施,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吸引了更多村民返乡创业,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强县、做强中心镇、培育重点村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强县为中心镇和重点村提供了政策支持、产业辐射和要素保障;中心镇作为县域经济的“微中心”,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带动周边农村发展;重点村则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通过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和基础设施改善,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才能在县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绘就一幅经济繁荣、城乡融合、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