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企业牵头下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企业牵头 + 乡村开发 + 游乐业态 + 综合运营”模式探索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17 | 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修建了一条连接乡村与最近高速公路出口的专用道路,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条件。同时,建设了小型水电站和污水处理厂,保障了项目运营的基础设施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对乡村自然环境的影响。

游乐设施与项目开发:主题公园内安装了小型过山车、旋转木马、碰碰车等游乐设施,并开发了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作坊等文化体验项目。游乐设施的选择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确保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乡村文化。

3. 运营与管理

运营管理团队组建:企业从大型旅游公司招聘了资深的运营经理,并从当地招聘了一些有服务经验的人员,组建了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运营管理团队注重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营。

营销与推广: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打造了“乡村童话”品牌。同时,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如“乡村花海节”“亲子运动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营销与推广注重多渠道整合和品牌建设,提升了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质量提升:建立了游客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加强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确保游客的安全。环境维护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游客的环境体验。


 (三)项目成效


 1. 经济成效

旅游收入增长:项目运营后,乡村的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第一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乡村集体每年获得固定租金50万元,分红约300万元。旅游收入的增长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村民增收:村民通过土地租金、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等渠道增收。例如,一些村民将闲置农宅改造成民宿,每间房每晚收费200元,旺季时入住率可达80%以上。同时,村民种植的农产品通过项目平台销售,价格比以往高出30%。村民收入的增加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社会成效

就业机会增加:项目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包括游乐设施操作员、餐厅服务员、民宿管家等。据统计,项目直接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间接带动了500多名村民就业。就业机会的增加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减少了村民的外出务工现象。

人口回流: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流。例如,一些年轻人看到家乡的旅游项目发展前景良好,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开设特色小吃摊位或手工艺品店。人口回流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3. 文化成效

文化传承:项目开发过程中,企业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开发了以“乡村童话”为主题的文化体验项目,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定期表演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文化传承项目的开发让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创新: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游乐项目相结合,开发了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例如,将当地传说改编成主题公园的表演项目,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形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文化创新项目的开发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生态成效

环境改善:项目运营过程中,企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确保项目运营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定期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保持乡村的自然环境。环境改善项目的实施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生态旅游: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自然观察等,引导游客树立环保意识。例如,项目推出了“乡村生态之旅”线路,游客可以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农业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潜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利益分配问题


 1. 问题表现

企业与乡村利益冲突:企业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降低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或者压低村民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例如,企业可能会减少对乡村道路的维护投入,或者以较低的价格收购村民种植的农产品,从而引发村民的不满。

村民内部利益分配不均: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村民内部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例如,一些靠近游乐设施的村民可以通过经营民宿、餐厅等方式获得较高的收入,而远离游乐设施的村民则收入较少,从而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

 2. 原因分析

利益诉求不同:企业追求的是投资回报最大化,而乡村集体和村民更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自身利益。这种利益诉求的差异容易导致利益分配不均。

信息不对称:企业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乡村集体和村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村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

 3. 解决策略

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在项目合作初期,企业应与乡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例如,可以采用“保底 + 分成”的模式,保障村民的基本收益,同时根据项目盈利情况给予各方相应的分红。利益分配机制应注重公平性和透明性,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