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乡村振兴:打造“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运营发展模式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9-16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时代,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为一个村子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的运营发展模式,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系统化运营:构建乡村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资源整合与规划

乡村的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石,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首先,自然资源的整合至关重要。以山林、河流、湖泊、农田为例,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开发成多种旅游项目。例如,山林可以开发为徒步、登山、露营的生态旅游区;河流和湖泊可以成为水上运动和垂钓的好去处。农田则可以规划为传统农作物种植区和采摘观光园,既满足农产品生产需求,又增加旅游体验项目。

文化资源的挖掘同样重要。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活动是乡村文化的瑰宝。古祠堂和古民居可以修缮后作为文化展示馆,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传统手工艺如刺绣、木雕等可以通过组织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并开发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民俗活动如庙会、灯会、舞龙舞狮等,可以通过创新形式,如结合现代音乐和灯光,提升观赏性。

人力资源的整合也不可忽视。通过摸底调查,了解村民的技能和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例如,擅长烹饪的村民可以参与农家乐或乡村餐厅的工作;有手工技艺的村民可以参与手工艺品制作;有管理经验的村民可以参与村子的运营管理。同时,引入外部人才,如旅游规划师、电商运营专家等,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是资源整合的关键。规划应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要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如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为特色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入口区域为游客接待中心和商业街区,中部为乡村旅游体验区,后部为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明确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时间节点。

(二)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环节。以水果种植村为例,可以加工成果汁、果脯、水果罐头等产品;粮食种植村可以开发特色面粉、米粉、米酒等产品。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旅游与农产品体验的结合也是产业协同的重要方式。在乡村旅游项目中,设计农产品采摘、加工体验等特色活动。游客可以在果园里采摘水果,参与果汁制作;在农田里收割稻谷,体验传统打谷、碾米等环节。这种体验式活动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还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农产品加工与餐饮服务的融合同样重要。乡村餐厅和农家乐可以优先使用本地的农产品加工品作为食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例如,用本地生产的面粉制作手擀面,用自家腌制的咸菜制作特色小炒。同时,将农产品加工过程展示给游客,增加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建立至关重要。利益共享机制和产业协同管理机制是关键。利益共享机制要确保各产业环节的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例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获得加工利润,销售平台可以获得销售佣金;乡村旅游项目中,村民可以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导游服务等获得收入。产业协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运营流程规范化

项目策划与实施流程的规范是运营成功的关键。项目策划阶段,要成立项目策划小组,成员包括村里的干部、村民代表、专业规划师等。策划方案应包括项目目标、定位、内容、预算、时间表等。例如,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目标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定位是亲子游和休闲度假,内容包括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预算为100万元,时间表为一年内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项目实施阶段,要建立项目实施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小组要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按照策划方案顺利推进。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流程的规范同样重要。要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对村子的各项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建议。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二、品牌化建设:提升乡村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一)挖掘特色文化

乡村的文化是其品牌的核心。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活动是乡村文化的两大支柱。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例如,古祠堂和古民居可以通过修缮后作为文化展示馆,展示家族文化和历史传承。历史文化故事的整理与传播同样重要。通过编写村史和文化手册,将村子的起源、发展、变迁等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在文化广场、游客中心等地方设置展示栏,展示村史故事。

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体验项目开发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民俗活动如庙会、灯会、舞龙舞狮等可以通过创新形式,如结合现代音乐和灯光,提升观赏性。开发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如民俗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举办民俗文化节,让游客参与民俗活动的表演,如花灯制作、戏曲表演等。通过这些体验项目,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乡村的民俗文化。

(二)品牌设计与推广

品牌形象的设计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品牌名称要简洁易记、富有特色,能够体现乡村的文化内涵和产业特色。品牌标志要具有辨识度和艺术感,能够直观地展示乡村的形象。品牌口号和宣传语要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能够突出乡村的品牌定位和特色。例如,“锦鲤瞻淇”这个品牌名称,既体现了瞻淇村的鱼灯文化,又具有美好的寓意。

品牌推广渠道的拓展同样重要。线上推广渠道包括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电商平台等。在社交媒体上,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定期发布乡村的旅游信息、文化活动、农产品销售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在旅游网站上,如携程、去哪儿等,开设乡村的旅游专题页面,展示旅游资源和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如淘宝、京东等,开设农产品旗舰店,销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线下推广渠道包括旅游展会、文化节庆活动等。参加各类旅游展会,设置专门的展位,展示乡村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发放宣传资料,与旅游企业、游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文化节庆活动中,举办特色活动,如民俗文化表演、农产品展销等,吸引游客参与。同时,与周边的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互相推荐游客,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三)品质保障与监管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品质。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建立检测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质量安全。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旅游服务质量监管要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对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经营者,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经营资格。

品牌维护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同样重要。定期对品牌形象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品牌形象的活力和吸引力。加强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品牌被侵权。品牌监督小组要定期检查品牌的使用情况,对违反品牌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

三、数字化转型: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设备的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包括宽带网络覆盖和5G网络试点应用。宽带网络要实现全覆盖,提高网络带宽,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上网需求。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可以为乡村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如实现景区的智能导览、无人售货、远程医疗等应用。

数字化设备配备包括智能安防设备安装和智能服务终端配置。在村子的重要区域安装智能安防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实现安全监控和管理。在游客中心、农家乐、民宿等地方配置智能服务终端,如自助售票机、智能点餐系统、智能客房控制系统等,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

(二)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

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乡村旅游预订平台要具备多种功能模块,如住宿预订、门票预订、餐饮预订、旅游线路预订等。同时,要提供游客评价、投诉处理等功能,方便游客对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实现平台与村子的各类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如与民宿、农家乐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时更新房间预订情况、菜品库存等信息。

农产品电商平台要具备商品展示、在线交易、物流跟踪、售后服务等功能。同时,要提供农产品的详细介绍,包括种植过程、加工工艺、营养价值等,让消费者能够全面了解农产品的信息。组建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和推广。通过搜索引擎优化、

社交媒体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平台的知名度和流量。

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要具备村务公开、村民议事、信息发布的功能。整合村子的各类数据,如人口数据、土地数据、经济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分析,为村子的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分析人口数据,了解村子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情况,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经济数据,了解村子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数字化营销与管理

大数据营销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大数据营销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偏好、来源地等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例如,通过分析游客的消费记录,了解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和农产品种类,然后向他们推送相关的优惠信息和新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例如,通过分析旅游市场的热点趋势,提前布局乡村旅游项目。

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包括智能办公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在村委和企业中推广使用智能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对村子的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农产品的库存情况、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一)政府引导与支持

政府在乡村的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运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策制定与落实是政府支持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政策等,支持乡村的产业发展。同时,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要定期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问责。设立政策咨询窗口,为乡村的企业和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支持乡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修建道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水电供应设施等。同时,优化乡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改善村里的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方便村民就医;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力量在乡村的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运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专业运营团队的引入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探索与专业运营团队的合作模式,如整村运营、项目运营等。在整村运营模式下,运营团队负责乡村的整体规划、建设和运营,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其中,分享收益;在项目运营模式下,运营团队负责某个具体项目的运营,如乡村旅游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建立运营团队的激励机制,根据运营团队的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根据乡村旅游项目的游客接待量、收入增长情况等指标,给予运营团队一定的奖励;根据农产品加工项目的销售额、利润增长情况等指标,给予运营团队奖励。

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例如,与环保组织合作,开展生态环保项目,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与文化组织合作,开展文化传承项目,保护和弘扬乡村的文化遗产。为企业提供投资和合作机会,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同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与期望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入手,为乡村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规划,实现乡村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运营流程规范化,确保乡村运营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设计与推广,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品质保障与监管,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硬件支持;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整合乡村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营销与管理,提升乡村的运营效率。最后,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