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螺旋模型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三螺旋模型”强调自然基底、文化基因和创新网络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在产业融合方面,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开发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配套产业。生态农业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开发农业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如农业文化体验园和农业文化节。产业融合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开发智能旅游导览系统,提升游客体验。
(一)产业融合:生态与文化的经济纽带
产业融合是“三螺旋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生态农业、文化体验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乡村产业体系。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江宁区,当地通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开发了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配套产业。例如,当地农民将传统的手工艺品开发成旅游纪念品,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旅游食品,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江宁区还开发了农业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如农业文化体验园和农业文化节。在农业文化体验园,游客可以参与农作物种植、采摘、农产品加工等活动,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农耕文化。每年举办的农业文化节,开展农作物种植比赛、农产品烹饪比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提升了乡村农业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江宁区不断提升产业融合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旅游资源、游客信息、消费数据等,为旅游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和营销支持。开发智能旅游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规划、景点介绍、语音讲解等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生态与文化传承融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生态与文化传承的融合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当地建立了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将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例如,在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了生态文化教育馆,通过展览、讲解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向游客和学生传授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馆内展示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传统文化等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态文化的魅力。
松阳县还深入挖掘水系文化,将与河流相关的传说故事和民俗活动融入到水系景观设计和旅游项目中。例如,当地建设了龙舟文化公园,展示龙舟制作工艺和举办龙舟赛的历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通过这种方式,松阳县不仅保护了水系文化,还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松阳县将生态文化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在乡村建筑设计中,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风格,体现乡村的生态特色和文化底蕴。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文化元素,如建设生态文化广场、生态文化长廊等,展示乡村的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
(三)创新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创新与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福建省厦门市的海沧区,当地加大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将创新技术应用于生态文化和文化传承领域。例如,研发生态监测新技术,如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提高生态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开发文化传承新技术,如数字化修复技术、虚拟现实展示技术等,提升文化传承的质量和效果。
海沧区还建立了创新平台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协同的方式,促进创新平台与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例如,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融入生态文化和文化传承元素。建立创新平台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此外,海沧区加强创新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创新技术又懂生态文化和文化传承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创新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培训活动,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海沧区为创新与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与期望
“三螺旋模型”为乡村运营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思路。通过自然基底、文化基因和创新网络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乡村不仅能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还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特色,灵活运用“三螺旋模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乡村运营之路,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