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五级书记抓振兴,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10-12 | 3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征程中,“五级书记抓振兴”成为关键力量,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共同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

省委书记:高瞻远瞩,谋篇布局

省委书记站在全省的高度,为乡村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绘制宏伟蓝图。他们深入基层调研,走遍乡村田野,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掌握乡村振兴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一系列高规格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在政策支持方面,省委书记积极推动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同时,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乡村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在土地政策上,探索实施灵活的土地政策,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为乡村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省委书记还注重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和美乡村建设成效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权重,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有效压实各级书记的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省委书记高度重视。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在种业创新方面,组织科研团队攻克了一批种业“卡脖子”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同时,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升级。在一些农业大县,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功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省委书记还积极推动区域协作与交流。一方面,加强省内区域间的协作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例如,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对口帮扶,通过产业转移、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兄弟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举办乡村振兴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各地在乡村振兴理念、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

市委书记:承上启下,协调推进

市委书记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根据省里的总体规划,结合本市的实际,进一步细化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出台本市的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和美乡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将省里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行动。

在产业振兴方面,市委书记立足本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心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组织专家团队对本市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挖掘特色优势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例如,在一些沿海城市,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小镇和滨海旅游度假区。同时,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对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此外,还注重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市委书记还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例如,实施“人才下乡”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给予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等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每年组织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提升工作能力。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市委书记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例如,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拓宽改造农村公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农民喝上放心水。同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教育方面,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方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医疗方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在文化方面,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市委书记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例如,在一些山区城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一些平原地区,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湿地公园。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通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县委书记:一线指挥,精准施策

县委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肩负着将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重要使命。他们深入乡村一线,与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和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需求和困难,将上级的政策与本县的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委书记注重精准施策与分类推进。根据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制定“一村一策”的和美乡村建设方案。例如,对于一些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村庄,重点发展城郊型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都市农业观光园和乡村旅游度假村;对于一些山区村庄,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果园和森林人家。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分类推进,让每个村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资金整合与项目管理方面,县委书记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打破部门界限,集中用于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例如,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等进行整合,形成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成立项目督查组,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效益。

县委书记还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例如,鼓励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通过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加强基层党建方面,县委书记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选拔、从优秀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等方式,选拔一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让党员在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发展。

乡镇党委书记:扎根基层,狠抓落实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施工队长”,扎根基层,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对乡村的实际情况最为熟悉。他们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具体实施各项建设项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村庄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乡镇党委书记精心组织编制村庄规划。邀请专业规划团队,结合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需求,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功能定位,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例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建筑,在规划中划定保护区域,合理布局旅游设施,既保留了村庄的历史文化韵味,又提升了村庄的旅游发展能力。同时,加强对村庄建设的管理,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建立农村建房审批制度,引导农民建设美观实用、符合规划的住房,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乡镇党委书记持续发力。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例如,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配备

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设施,定期组织人员清理垃圾;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铺设污水管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同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庭院绿化、村庄亮化等活动,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乡镇党委书记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一些古村落,通过修缮古建筑、建设民俗博物馆等方式,保护和展示传统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艺汇演、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加强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方面,乡镇党委书记积极推动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决策和管理。例如,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让村民充分表达意见,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务、财务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增强村民对村庄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村支部书记:贴近群众,凝聚力量

村支部书记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尖刀排长”,与农民群众贴得最近,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建设成效。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党员带头清理垃圾、打扫街道;在产业发展中,党员积极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为村民树立榜样。同时,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让党员在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发展。

在加强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方面,村支部书记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决策和管理。例如,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讨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事项,让村民充分表达意见,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务、财务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增强村民对村庄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村支部书记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在一些农业大村,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统一销售农产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经营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

在传承乡村文化方面,村支部书记注重挖掘和保护本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民居、古建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一些传统村落,村支部书记组织村民修缮古建筑,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五级书记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初步形成;乡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逐步完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