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有来有往。与会嘉宾围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各抒己见。巴林左旗浩布高嘎查党支部书记利富、始兴县绿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吴秀兰、仁化县新龙村村委会委员潘华雄、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张砚斌、巴南区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郫都区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吴江区开弦弓村党委书记夏志骁分别介绍了所在村庄的基本情况、创新实践、碰到的具体困难和对未来五年的展望。与领导者、研究者的迷茫相比,一线实践者都对各自生活、所从事的乡村振兴事业充满信心。12日上午,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葛宁为农禾之家会员代表作《2024农禾之家年度工作报告》。与会人员分成六组,以参与式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交流了本机构2024年工作的成绩与困难,在这次年会的收获。农禾之家的牵头人刘建进、仝志辉、杨团分别作点评。刘建进研究员对每组汇报内容依次作点评。他发现相比往年,今年的会议,专业合作社的从业者更自发自觉地投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了。仝志辉教授说真实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并没有上下之分,只有情境的不同。发展集体经济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需要一个支持体系。大部分村庄“领头雁”不可能培养的现状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提高乡村振兴实践知识的传递的有效性。杨团在总结发言谈起这次年会的新特点。她回顾了二十年来农禾之家发展的历程和持续探索。2024年年会有各种类型、各界别的人参与,开始吸引方方面面的人,充分体现农禾之家服务平台的开放性。这是个可喜的变化。下一步,农禾之家需要加强线下、分区域的合作,组建实业人士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型智库。她介绍了农禾之家团队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过程中做的工作、从战旗村的发展实践中获得的启示。各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机制。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代表性做法和代表人物。发展集体经济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载体,要开展组织建设、资产建设、运营建设、人才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当天下午,金星村原书记郑初一作为向导,带领参会代表游览了金星村,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金星村考察的故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举行的此次研讨活动旨在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城乡融合的新形势下,找到、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位置,发挥好村庄这一集体的功能。会议由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主办、开化县两山业务培训有限公司,杭州土生管理咨询工作室承办,浙江开放大学开化学院协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