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素流动:激发城乡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城乡融合的推进需要要素的自由流动。只有打破城乡之间的要素壁垒,才能激发城乡发展的活力。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是要素流动的重要内容。
(一)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通过深入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完善城市落户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些措施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例如,杭州市通过放宽落户政策,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落户机会。同时,通过建立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确保随迁子女能够平等享有城市教育资源。这不仅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还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从“单向输入”到“双向循环”的突破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也是要素流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下乡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汇聚,能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也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提升了农村产业的竞争力,还为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的有力保障
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所在。
(一)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从“分散管理”到“协同治理”的优化
通过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公共资源均衡化配置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明确了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的产权归属,为农村资产的盘活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不仅促进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渠道”的拓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农民增收计划,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区域协调:缩小地区差距的拓展路径
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需要关注城乡之间的差距,还需要关注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强区域协作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区域协作: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的跨越
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例如,浙江通过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加快发展,实现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山海协作工程中,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技术帮扶、人才支持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在农村投资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二)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
提升区域发展能力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集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能够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一些山区县,通过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生态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不仅提升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还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六、共同富裕:提升农民增收能力的终极目标
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农民的增收能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传统农业”到“多元产业”的拓展
通过产业富民、就业增收、改革赋能、社保兜底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在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提升脱贫地区发展动力: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发展”的转变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