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碳汇交易: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05 | 1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碳汇交易正成为推动乡村运营和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产业融合模式和数字化治理手段,实现了乡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一、碳汇交易:乡村生态资产的“变现”之路

碳汇交易的核心在于将乡村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通过碳汇交易,乡村的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碳吸收能力被赋予经济价值,从而为乡村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一)厦门军营村的“卖空气”实践

在厦门军营村,当地茶园通过碳汇交易,每年每亩新增了数百元的稳定收益。这些收益不仅直接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还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具体而言,军营村的茶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监测,核算出其每年的碳汇量,并通过碳汇交易平台将其出售给有碳减排需求的企业或机构。

茶农们在获得“卖茶叶+卖空气”双重收入的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茶园的生态保护中。他们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提高茶叶的品质,还能通过碳汇交易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茶农的收入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了“越保护越值钱、越值钱越保护”的良性循环。

图片


(二)安吉毛竹林的“三金”模式

在安吉,毛竹林的碳汇交易项目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碳汇交易,当地竹农不仅获得了额外的收入,还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实现了“租金+股金+薪金”的多元收入模式。

具体来说,竹农们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获得租金收入;合作社将流转金入股共富产业园,竹农按比例分红获得股金;同时,竹农还可以通过参与竹林的抚育、巡护等工作获得薪金收入。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不仅提高了竹农的收入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例如,安吉山川乡大里村的68岁老人通过这种方式,每年增收1500元以上。他不仅获得了流转林地的租金,还通过在合作社的劳动获得了薪金,年底还能从合作社分红。这种多元化的收入模式,让竹农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经济实惠。


二、碳汇交易:乡村产业融合的新引擎


碳汇交易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还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碳汇交易,乡村的生态资源与金融、旅游、教育等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生态+金融”“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多种发展模式。


(一)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绿色金融实践

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通过搭建农业碳汇生态地图,将碳汇交易与绿色金融紧密结合。当地茶园通过碳汇交易获得的资金,被用于茶园管理设备的升级、冷链仓储的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了茶园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具体而言,厦门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碳汇贷”“碳汇保”等金融产品。这些产品为茶园的前期抚育、设备购置等提供了低息贷款和保险支持。例如,当地一家茶园通过“碳汇贷”获得了100万元的低息贷款,用于购置先进的茶园管理设备,大大提高了茶园的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

同时,金融机构也通过“碳汇贴”等方式,为碳汇交易提供了补贴支持。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茶农的融资成本,还提高了他们参与碳汇交易的积极性,形成了“碳汇—融资—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二)福建顺昌的“一元碳汇”模式

在福建顺昌,当地通过“一元碳汇”平台,将碳汇交易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相结合。游客通过购买碳汇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当地的生态保护贡献力量,还可以免费进入景区,享受自然美景。

具体来说,“一元碳汇”平台允许游客通过手机应用购买碳汇,每购买1元碳汇,就可以获得一张景区的免费门票。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景区的游客数量,还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研学等产业的发展。

例如,当地一家民宿通过与“一元碳汇”平台合作,推出了“碳汇民宿套餐”。游客购买碳汇后,不仅可以免费进入景区,还可以享受民宿的折扣优惠。这种模式不仅为民宿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还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时,当地还通过自然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碳汇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这种“生态+旅游+教育”的产业融合模式,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乡村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三、碳汇交易:乡村数字化治理的新平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汇交易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化平台,乡村的碳汇交易实现了从监测、核算、核证到交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降低了交易成本。


(一)贵州“黔村智治”平台的数字化实践

在贵州,当地通过“黔村智治”平台,实现了碳汇交易的数字化管理。通过该平台,乡村的碳汇资源可以实时监测,碳汇交易可以在线完成,交易收益可以一键结算。

具体来说,“黔村智治”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乡村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平台的智能算法进行核算和核证,生成碳汇证书。碳汇证书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交易,交易收益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直接结算到农户或合作社的账户。

例如,贵州某村的森林碳汇项目通过“黔村智治”平台,实现了从碳储量监测到碳汇交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该村的森林碳汇项目每年可产生约1000吨的碳汇量,通过平台交易,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这种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碳汇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降低了制度性成本,让更多的乡村能够参与到碳汇交易中来。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