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浮雕长廊中,有一幅浮雕展示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场景。浮雕上,华佗手持手术刀,神情专注,关羽则面不改色,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这幅浮雕不仅展示了华佗的高超医术,也体现了中医药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乐园的各个角落,还设置了中医药文化景观小品,如中药药碾、药罐、药柜等。这些小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作为科普展示的道具。例如,在药碾旁边设置展板,介绍中药炮制的过程和方法,让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中医药知识。
二、植物种植与展示
(一)药用植物选择
1. 常见药用植物
在植物乐园中,种植了大量常见的药用植物。这些植物不仅易于种植和管理,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例如,薄荷可以提取薄荷油,用于清凉解表;菊花可以用于清肝明目。在草本植物方面,还有艾草、板蓝根等;木本植物方面,有广玉兰、香樟等;藤本植物方面,有何首乌、忍冬等。这些植物的种植,为植物乐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生机。
例如,在百草园的入口处,种植了一片薄荷。薄荷的叶片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吸引游客驻足。薄荷的标识牌上可以写:“薄荷(学名:Mentha haplocalyx),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具有清凉解表、疏风散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等症状。薄荷油还可用于清凉止痒,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中。”
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植物乐园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在这里,种植了人参、三七、天麻等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保护区设置了隔离设施和监控设备,确保这些植物的安全。同时,乐园还通过标识牌和展板,向游客宣传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意义。
例如,在人参种植区,标识牌上可以写:“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症状。人参是我国珍贵的药用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保护人参资源,人人有责。”
(二)标识系统
1. 植物标牌设计
植物乐园为每种植物都设置了详细的标牌。标牌上不仅有植物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属分类,还有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等信息。例如,金银花的标牌上写有:“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花蕾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为了增加互动性,标牌上还设置了二维码。游客扫码后,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如植物的图片、视频、药用配方等。这种设计不仅方便游客了解植物,还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
例如,金银花的二维码链接可以展示金银花的高清图片、生长过程视频,以及金银花在不同方剂中的应用案例。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这些内容,深入了解金银花的药用价值。
2. 导视系统设计
植物乐园的导视系统设计十分完善。在乐园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园区平面图,标注了各个主题园区的位置和主要景点。在道路上,设置了清晰的道路指引标识,引导游客前往各个区域。导视系统的风格采用了古朴的中式风格,标识牌的字体为楷书或行书,颜色为传统的中国红、黑色或青色,与中医药文化相契合。
例如,在园区平面图上,用红色箭头标注了游客当前位置,用蓝色线条标注了通往各个主题园区的路径。每个标识牌上都配有简洁明了的指示箭头和文字说明,确保游客能够轻松找到目的地。
三、文化展示与教育
(一)文化景观
1. 中医药文化长廊
中医药文化长廊是植物乐园的重要文化展示区域。长廊内展示了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简介和部分原文,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同时,还展示了古代名医的画像和生平事迹,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长廊采用木质结构,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在长廊的两侧,设置了休息区,供游客休息和阅读。长廊内的展示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同时设置了触摸屏,展示中医药经典的电子版原文和注释。通过这些展示,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黄帝内经》的展示区域可以设置一个触摸屏,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查看《黄帝内经》的电子版原文,并通过注释了解其内容。同时,展板上可以介绍《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文化展厅
文化展厅分为多个展区,分别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不同方面。例如,中医药历史展区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医药理论展区介绍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药方剂展区展示了经典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应用;中医药炮制展区展示了中药炮制的工具和方法。
展厅内还设置了互动体验项目,如模拟中医诊断的互动装置、中药炮制的体验区等。游客可以在模拟中医诊断的互动装置上体验望闻问切的过程,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和原理。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还让游客在实践中学习到中医药知识。
例如,在模拟中医诊断的互动装置上,游客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自己的舌象,系统会自动分析舌象并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舌诊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舌象的含义。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