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村运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但这些资源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将乡村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是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仅靠村干部和村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乡村运营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多方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一、乡村运营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一)资源盘活的难度
乡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林、湖泊、农田、古建筑等,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然而,这些资源大多处于未开发或低效利用的状态。要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乡村的自然景观可能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但要将其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景点,需要进行专业的规划、设计和营销。以浙江安吉的余村为例,余村曾经以开矿为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村里聘请了专业的生态规划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将废弃的矿山改造成生态公园,将旧厂房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成功转型为生态旅游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村民收入大幅提高。这一转变不仅需要对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保护意识,还需要专业的设计和运营能力,才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具体来说,生态规划团队首先对余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识别出需要修复和保护的区域。他们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修复计划,包括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在规划过程中,团队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生态步道、观景台和生态教育中心。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内容。通过专业的营销策略,余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一个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产业转型的挑战
传统产业向文旅、农旅融合等现代产业转变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对市场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具备整合产业链的能力。例如,将传统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开发采摘体验、农家乐等项目,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农产品的供应、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这超出了普通村干部和村民的能力范围。以山东寿光为例,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传统农业非常发达。近年来,寿光通过引进专业的农业旅游运营团队,开发了蔬菜采摘园、蔬菜博物馆等项目,将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一转型过程需要专业的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和运营管理,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农业旅游运营团队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游客对农业旅游的需求和偏好。他们发现,游客对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项目兴趣浓厚。因此,团队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的农业旅游项目,如蔬菜采摘、有机蔬菜种植体验等。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团队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标准化的种植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在运营管理方面,团队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和营销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寿光的农业旅游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产业转型案例。
二、农民在乡村运营中的核心地位
(一)农民的参与是基础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他们对乡村的资源和资产有着天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农民的参与不仅是乡村运营的道德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例如,农民对当地的土地、水源等资源有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是乡村运营不可或缺的财富。在福建永泰的月洲村,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的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河道、修复古建筑,还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合作社,开发了特色旅游项目,如竹筏漂流、古村探秘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的积极参与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环境质量,还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具体来说,月洲村的村民们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利用自己对当地环境的熟悉,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淤泥,修复了受损的古建筑。在旅游开发方面,村民们积极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竹筏漂流项目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水系,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古村探秘项目则结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说,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通过这些项目,村民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对乡村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利益绑定的重要性
要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必须将他们的利益与乡村运营紧密绑定。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能够分享乡村发展的红利,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一些乡村通过成立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参与乡村产业的运营,年终根据盈利情况进行分红。在贵州六盘水的盘州市,当地成立了刺梨种植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种植、加工和销售刺梨产品。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能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工资收入,年终还能根据合作社的盈利情况获得分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这种利益绑定机制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益,还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和运营。
具体来说,盘州市的刺梨种植合作社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合作社根据农民的土地面积和入股资金,确定了相应的股份比例。在运营过程中,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和农药,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刺梨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在销售环节,合作社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年终时,合作社根据盈利情况,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红。这种利益绑定机制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益,还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了合作社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多方合作的必要性
(一)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在乡村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他们可以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各方资源。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产业项目;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乡村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江苏苏州的树山村,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参与乡村运营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同时,政府还组织专业团队对树山村进行整体规划,打造了“树山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乡村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具体来说,树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修建了通往村庄的公路,改善了村庄的交通条件。同时,政府还对村庄的通信网络进行了升级,确保游客在村庄内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网络服务。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对参与乡村运营的企业给予减免。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乡村产业项目。此外,政府还组织了专业团队对树山村进行整体规划,结合村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树山村成功打造了“树山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二)村集体的组织协调功能
村集体是连接农民与外部资源的桥梁。它可以整合村内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外部的企事业单位、专业力量进行对接。例如,村集体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开发特色农业项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安徽黄山的西溪南村,村集体组织农民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了专业的农业企业,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旅游。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村集体的组织协调功能在乡村运营中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确保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具体来说,西溪南村的村集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集体首先对村内的土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了土地的流转价格和流转方式。然后,村集体组织农民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在引进农业企业时,村集体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引进的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集体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这种组织协调功能,西溪南村成功引进了专业的农业企业,发展了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旅游项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价值
企事业单位可以为乡村运营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一些大型旅游企业可以投资乡村的文旅项目,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科技企业可以为乡村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四川成都的明月村,
一家大型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了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引入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和运营团队,将明月村打造成一个集陶艺体验、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为乡村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了乡村的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明月村的旅游开发项目得到了大型旅游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同时,企业引入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造。设计团队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陶艺体验中心、生态民宿和文化创意街区。在运营管理方面,企业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和营销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明月村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陶艺体验、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专业力量的关键支撑
专业力量包括专业的策划团队、设计师、营销人员等。他们能够为乡村运营提供专业的策划和设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例如,专业的策划团队可以根据乡村的特色资源,设计出独特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浙江松阳的陈家铺村,村里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造。设计师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设计了悬崖书屋、星空民宿等特色项目,使陈家铺村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专业力量的参与为乡村运营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保障,确保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陈家铺村的设计师团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他们充分了解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例如,悬崖书屋项目利用了村庄的悬崖地形,设计了一个悬空的书屋,让游客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星空民宿项目则结合了当地的星空资源,设计了一系列透明的星空房,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星空。在营销方面,设计师团队还为村庄设计了一系列宣传海报和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使陈家铺村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总结与期望
乡村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发力。专业人才的参与能够提升乡村运营的专业性和效率,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他们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政府部门、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力量的协同合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各方拧成一股绳,才能让乡村资源得到充分盘活,为乡村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未来,随着更多专业力量的加入和农民参与度的提高,乡村运营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也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和宜居。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每一个参与者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