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赋能:农业 RWA 通证化的时代机遇
中央政策的顶层设计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指出,金融支持农业强国建设需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五篇大文章”,其中数字金融与 RWA 通证化高度契合。例如,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的降低,以及畜禽活体、农业设施抵押融资的推广,为 RWA 通证化提供了政策试验田。
全球 RWA 市场的爆发潜力
波士顿咨询预测,2030 年全球 RWA 规模将达 6000 亿美元,资产类型从传统金融扩展到农业、数据等新领域。香港金管局近期公布的新能源充电桩 RWA 案例显示,实物资产通证化可将融资成本降低 30% 以上,且不良率控制在 1.5% 以内。这一趋势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共振,为农业资产数字化提供了国际参照系。
二、技术破局:中农融信的 “数字骨架” 构建
27 年深耕:从信息化到资产数字化
中农融信自 1998 年开发首款村级财务管理软件以来,已构建覆盖全国 65 万个行政村的 “数字骨架”,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将土地、房屋、林权等资产纳入系统化管理。其首创的 “乡村资产数字证书” 实现了纸质档案向可流动数字资产的转化,为 RWA 通证发行奠定了数据基础。例如,黑龙江省通过该平台实现了集体林权流转效率提升 60%,农户融资成本降低 25%。
ABCD 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
以 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为核心,中农融信构建了 “乡村振兴金融科技平台”,实现资产确权、评估、交易全流程上链。例如,通过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技术,平台可实时监测农田墒情,结合智能合约自动生成农产品期货通证,帮助农户锁定销售价格。
三、实践创新:RWA 通证化的多元场景
土地流转的 “链上革命”
在安徽合肥试点中,Hyperledger Fabric 链记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执行效率提升 60%,纠纷率下降 40%。中农融信进一步将土地收益权拆分为 ERC-721 通证,农户可通过链上分红机制直接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验证的抵押物凭证。
农业供应链的 “透明化” 重构
上海 “马陆葡萄 RWA 项目” 将种植、加工、销售数据上链,发行 1000 万元股权通证,融资用于智慧农业设施建设。这一模式使消费者可通过区块链溯源葡萄生长全周期,同时农户融资成本降低 20%,品牌溢价提升 15%。
普惠金融的 “精准滴灌”
江苏永联村通过 “永联分” 信用模型,整合银行数据、政府信用与乡村文明档案,高信用农户可享受 “文明贷” 利率优惠。中农融信在此基础上开发 “310 模式”(3 分钟申请、1 秒放款、0 人工干预),将涉农贷款不良率控制在 1.52%,覆盖全国 300 万小农户。
四、挑战与展望:构建农业 RWA 生态体系
技术与制度的双重突破
技术层面
制度层面
国际经验的本土化适配
香港在 RDA(真实数据资产)领域的探索值得借鉴。例如,数据资产作为底层资产生成 RWA 业务新范式,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与资本要素市场联动发展。中农融信计划与香港交易市场合作,探索农业数据跨境流通机制,吸引全球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未来五年的关键路径
2025-2026 年
2027-2028 年
2029-2030 年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