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以县域为单元,中心镇为支点,重点村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5-05 | 25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发展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中心镇的核心竞争力。以中心镇为支点,就是要根据中心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对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保障等。

例如,某中心镇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对新建竹制品加工企业给予50万元的财政补贴,对竹制品加工企业减免税收,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同时,加强特色产业的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拓展市场渠道。

例如,某中心镇的竹制品加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XX竹编”“XX竹雕”等知名品牌。当地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中心镇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

(三)完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中心镇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保障。以中心镇为支点,就是要完善中心镇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方面,加强中心镇的教育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医疗方面,建设中心卫生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招聘专业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养老方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文化方面,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

例如,某中心镇投资1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备,招聘了20多名优秀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投资500万元建设中心卫生院,配备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招聘了10多名专业医护人员,方便居民就医。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建设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定期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四)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中心镇稳定发展的保障。以中心镇为支点,就是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探索创新中心镇的社会治理模式,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将中心镇划分为若干网格,配备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同时,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例如,某中心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全镇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20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各项事务。同时,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社区事务,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推动中心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打破城乡公共服务壁垒。建设共享图书馆、共享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使用。同时,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机制,提高设施利用率。

例如,某中心镇建设了共享图书馆,配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借阅图书。同时,建设共享健身房,配备健身器材,居民可以免费使用,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心镇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以重点村为抓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重点村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重点村为抓手,就是要充分发挥重点村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与新业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重点村为抓手,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交通方面,修建村内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在水利方面,建设小型水利设施,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在人居环境方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同时,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小花园、小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图片

例如,某重点村投资200万元,修建村内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同时,建设小型水利设施,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配备垃圾收集车和垃圾桶,定期清理垃圾。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治理农村污水。开展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提高卫生水平。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小花园、小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通过这些措施,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特色农业与新业态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以重点村为抓手,就是要根据重点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与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特色农业方面,培育壮大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例如,某重点村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养殖林下鸡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新业态方面,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利用重点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发展农村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