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艺术乡建:艺术振兴乡村困境与破局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5-18 | 19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艺术振兴乡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从碧山计划到许村计划,从浙江的松阳到福建的屏南,各地纷纷尝试通过艺术的力量唤醒沉睡的乡村,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些充满希望的尝试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失败的案例。这些失败并非偶然,它们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片

 一、艺术乡建的困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一)与村民需求和意愿脱节

 1. 缺乏情感认同

艺术乡建的核心在于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乡村的活力,但许多项目却在一开始就忽略了村民的情感需求。以碧山计划为例,艺术家们带着现代艺术的理念进入乡村,试图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形式来改变乡村的面貌。然而,这些作品在村民眼中却显得格格不入。村民更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艺术,比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艺术家们的作品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差异巨大,难以唤起村民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上的脱节,使得艺术乡建项目在一开始就失去了村民的支持。

图片

在碧山计划中,艺术家们在村子里安装了许多现代艺术装置。这些装置虽然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村民看来却显得“怪异”和“不实用”。村民们更希望看到能够融入他们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比如传统的木雕、剪纸等手工艺的复兴。一位村民曾表示:“我们村里的老手艺人都快没人学了,这些现代艺术我们看不懂,也用不上。”这种情感上的隔阂,使得艺术乡建项目难以得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

 2. 忽视村民主体性

艺术乡建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村民的主体性。许多项目由外部艺术家主导,村民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例如,在一些乡村计划中,艺术家和政府工作人员自行决定项目的主题和形式,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使得村民的主体性被压抑,难以形成共同参与的合力。村民感到自己被边缘化,对项目的参与度极低,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图片

在某乡村的艺术乡建项目中,艺术家们决定在村子里打造一个以“乡村记忆”为主题的艺术空间。然而,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与村民充分沟通,导致作品与村民记忆中的乡村形象不符。村民们表示:“我们村的记忆是那些老房子、老手艺,而不是这些抽象的装置。”由于村民的主体性被忽视,他们对项目的参与度极低,甚至有人在项目完成后表示:“这些艺术作品跟我们没关系,我们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

(二)过于理想化、艺术化

 1. 缺乏产业支撑

艺术乡建项目往往过于注重艺术活动的短期效应,而忽视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许村计划为例,虽然艺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家,但活动结束后,村庄的经济活动并未得到持续发展。由于缺乏与艺术相关的产业配套,如艺术作品的销售、艺术培训等,村庄的经济活力很快消退。艺术家们离开后,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种缺乏产业支撑的艺术乡建项目,难以实现乡村的长期发展。

图片

在许村计划中,艺术节期间,村庄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然而,艺术节结束后,村庄的经济活动迅速降温。由于缺乏艺术产业的支撑,村民们无法通过艺术活动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一位村民说:“艺术节热闹是热闹,但热闹过后,我们还是得靠种地为生。”这种缺乏产业支撑的项目,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人气,但难以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与地方目标不一致

艺术乡建项目的目标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对乡村多元需求的综合考虑。碧山计划中,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艺术复兴乡村文化,而地方政府和村民更关注经济收益。艺术家们在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文化展览和艺术创作,但这些活动并未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地方政府和村民认为项目“不接地气”,难以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这种目标上的分歧,使得艺术乡建项目难以达成共识和协同推进。

在碧山计划中,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复兴乡村文化,但地方政府和村民更关注经济收益。一位村民表示:“我们希望艺术能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不是只看到那些好看的展览。”由于目标不一致,艺术家和地方政府、村民之间难以形成合力,项目推进困难重重。

图片

(三)商业化过度或不足

1. 过度商业化

一些艺术乡建项目在引入商业元素时,缺乏对乡村文化保护的约束机制,导致过度商业化。例如,一些古镇在引入艺术项目后,大量商家涌入,将古镇变成了“商品一条街”。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改造为千篇一律的店铺,艺术作品也被商业化包装,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这种过度商业化不仅破坏了乡村的文化生态,也使得艺术乡建失去了初衷。

在某古镇的艺术乡建项目中,大量商家涌入,将古镇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改造成了一排排的店铺,售卖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一位游客表示:“这里已经没有古镇的味道了,到处都是商业气息。”这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不仅破坏了乡村的文化生态,也使得艺术乡建失去了其文化复兴的初衷。

图片

2. 商业化不足

另一些艺术乡建项目则存在商业化不足的问题。以崔岗艺术村为例,虽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入驻,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艺术作品的销售渠道有限,村民和艺术家的收入难以保障。此外,艺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因缺乏资金而滞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这种商业化不足的问题,使得艺术乡建项目难以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