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室外环境品质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与居民健康。历经三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深耕,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四好”建设理念,她在社区更新领域不断探索实践,为新时代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期望为构建更宜居、更健康、更智慧的城市社区贡献力量。 节约型绿地建设的先锋 城镇园林绿化作为风景园林行业的重要构成,在“十一五”期间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呈现出绿地面积快速扩张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管理养护压力。在此背景下,住建部联合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其中,由白伟岚主持的“节约型绿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聚焦园林绿化植物的科学筛选、绿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绿地雨洪消纳功能的有效释放及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等核心技术问题,通过系统性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该研究成果因其前瞻性与实用性,至今仍是指导园林绿化行业实践的重要依据,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了关键支撑。该项目获得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进入“十三五”时期,她进一步拓展研究维度,参与“城市群生态空间修复技术研究”,致力于推动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融合,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助力。 蓝绿协同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践行者 近10多年来,白伟岚的研究工作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特征。依托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战略契机,与市政给排水及环境工程领域专家开展深度学术交流与系统合作,探索城市市政排水体系中三套雨水系统与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的有机融合,明确了不同类型绿色开放空间在雨洪消纳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机制,为构建以绿色空间为载体的城市韧性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 在“十二五”水专项研究期间,编制首部海绵城市国标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推动灰绿协同雨水系统联动,充分释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综合效益,这部国标图集,成为各地海绵城市源头减排的设计蓝本,为绿色空间发挥海绵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有效支撑了行业实践发展,并荣获2019年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标准设计一等奖。 凭借在跨学科领域的深耕与实践成果,她在行业内获誉“风景园林领域中对市政及排水专业认知最深的专家”。她持续参与国家海绵城市从试点到示范各阶段的评估验收工作,为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同时,致力于年轻团队的培养与带领,通过实践引领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的深度发展,为行业在该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与技术储备。
白伟岚,这位在风景园林领域深耕三十余载的建设者,用她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从植物景观的标准化探索到风景区规划的革新实践,从健康社区的温馨营造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先锋引领,再到城市蓝绿协同建设的跨界融合,她始终走在行业的前沿,为构建更宜居、更健康、更智慧的城市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