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打造与运营和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20 | 1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浪潮中,“和美乡村”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美乡村不仅仅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更是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治理等多维度的全面提升。本文将从打造和运营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实践策略。


 一、和美乡村的打造:从蓝图到现实


(一)规划先行:绘就乡村发展的“施工图”

规划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实现“多规合一”,确保各项规划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1. 明确规划主体与目标

主体:以县级政府为主导,乡镇政府为主体,同时充分吸收村民代表、专家团队、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县级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资源,乡镇政府负责具体实施,村民代表和专家团队则提供专业意见和民意反馈。

目标:明确和美乡村的总体定位,包括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方面目标。例如,生态宜居方面,要打造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产业兴旺方面,要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乡风文明方面,要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成立规划小组:由县、镇、村三级干部组成规划小组,邀请专业规划师和村民代表参与,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开展调研:深入村庄,了解村民需求、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为规划提供依据。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划目标,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图片

 2. 村庄布局规划

分类规划:将村庄分为中心村、保留村、撤并村,明确优先建设村庄和建设项目的时序。中心村是重点建设区域,应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保留村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改造和提升;撤并村则逐步引导村民向中心村或城镇集中。

重点区域:确定为年度建设的和美乡村,应在半年内完成村庄规划,重点设计人居环境整治节点,如村口景观、公共广场、休闲步道等。这些节点不仅是村庄的“门面”,也是村民日常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绘制村庄布局图:根据村庄分类,绘制详细的村庄布局图,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和建设内容。

制定建设时序: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制定分阶段的建设时序,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设计节点方案: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村口景观、公共广场、休闲步道等节点进行详细设计,确保设计符合村民需求和村庄特色。

 3. 多规合一

整合规划:将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确保各项规划相互衔接。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产业发展用地;在生态保护规划中,要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突出重点:重点规划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明确功能分区和建设标准。例如,规划中应明确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确保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编制综合规划:整合各类规划,编制综合性的村庄规划,确保各项规划目标一致、内容协调。

明确功能分区:根据村庄的功能需求,明确居住区、产业区、公共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各项设施。

制定建设标准: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质量。


(二)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发展的“硬支撑"

基础设施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道路建设

标准与范围:推进县镇(乡)道通村通组道路建设,按照不同标准改造和新建道路。例如,主干道宽度不低于4米,次要道路宽度不低于3米,确保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同时,要完善路肩、边沟,建设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休息亭等。

配套设施: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的花草树木,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例如,在道路两旁种植樱花树或紫薇花,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引游客。

具体措施:

道路设计: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需求,设计合理的道路布局和建设标准。

施工监督:成立施工监督小组,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节点,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

 2. 卫生设施

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任务,做到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应具备防臭、防蝇、防渗漏等功能,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或生态处理技术,确保粪便无害化处理。

垃圾处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垃圾收集车和转运站,推广垃圾资源化利用。例如,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

具体措施:

厕所改造:制定详细的厕所改造方案,明确改造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改造后的厕所符合无害化标准。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配备垃圾收集车和处理设备,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和处理。

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栏、广播、培训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卫生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